一道被违建围墙封锁的大门,背后是18户家庭92口人五年步履维艰的日常。当巡视组的介入撕开维权僵局,法律的裁决宣告了正义的方向在线免费配资,执行环节的迟疑却又让希望蒙上阴影——这不仅是通山县一场旷日持久的拆迁安置纠纷,更是一面映照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的镜子。
一、七年之堵:一墙封门引发的民生困局
2019年寒冬,通山县公务员小区(点桂小区)北侧悄然筑起一道冰冷的水泥围墙。这道墙不仅截断了公共通道,更彻底封死了相邻18户拆迁安置居民的唯一出入门户。自此,92名居民的日常出行沦为一场长达五年的艰难跋涉。
维权长路充满坎坷:
•2020年8月:居民呼声终于上达天听,咸宁市委第六巡察组明确批示。县自规局白纸黑字确认——围墙“超占公共通道属实”。
•2021至2024年:无数次协调承诺化为泡影。公务员小区屡次口头应允拆除,转身便抛诸脑后。
•展开剩余80%2024年底:维权胶着之际,公务员小区竟成功向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不动产证,为后续权属争议埋下复杂伏笔。
二、巡视破冰:程序正义初现曙光
2025年4月,一封寄往北京的信件成为转折点。中央第九巡视组的介入,让这起积压五年的民生积案迎来破局契机。
•4月28日协调会:迟来的认错与悬而未决的凭证
协调会上,通山县自规局首次松口,承认在点桂小区用地划拨中存在“错误划拨通道”的重大失误,并宣称已收回该小区不动产总证。然而,当居民代表现场要求查验收回文件及红线图时,谭姓局长虽口头应允却再无下文。总证是否真被收回?关键凭证至今成谜。
•5月交锋:履职文书下的博弈暗流
当月,居民试图向湖北省委第四巡视组递交材料却受阻。转机出现在5月23日——县城管局正式向居民出具《行政履职答复书》,白纸黑字确认违建事实,宣告拆除程序启动。
•6月法律倒计时:沉默的复议与延宕的执行
6月,城管局二大队依法向公务员小区送达通知,明确60天复议期限(至8月10日止)。公务员小区最终放弃复议权利,法律障碍看似扫清。然而,当居民满心期待8月10日后的拆除公告时,却被二大队以“特殊时期保障”(实指阅兵)为由告知暂缓执行。
三、执行迷局:公告难产与程序困兽
随着法律时限届满,执行环节却陷入令人费解的停滞状态,暴露出更深层矛盾。
•网络舆论战:失效证件的“合法”幻象
公务员小区业委会在抖音平台(账号“1735761746:丢了幸福的🐷”)精心发布图文,刻意展示其不动产总证的办理时间与流程,意图将已被官方宣告收回且作废的证件包装为“合法”护身符,博取公众同情,混淆舆论视听。
•公告“罗生门”:部门互踢皮球
8月12日,面对毫无动静的拆除进展,居民再访城管局二大队。工作人员直言“公务员小区未提复议”,却对张贴拆除公告一事含糊其辞,仅重复“阅兵后再说”。8月14日,居民转向分管赵局长追问,却被引荐至朱股长处。朱股长回应令人愕然:“不知此事,未接通知”,拆除公告时间表彻底沦为无人知晓的悬案。
•程序困兽:六个月又六个月的死循环?
朱股长后续表态更让居民心寒:即便启动拆除,也需“严格走法律程序”——这意味着至少六个月诉讼期。若对方上诉,则需等待法院排期判决,拆除之日遥遥无期。一句冰冷的“回家等通知”,成为五年维权路上新的绝望路标。
四、民心所望:九十二人的法治信仰与出路诉求
“五年抗争,从投诉无门到程序启动,我们始终相信法治的力量。”安置户代表面对记者,眼中交织着疲惫与期盼,“但当白纸黑字的决定在最后一公里屡屡卡壳,我们只问一句:何时才能让我们92人走出家门的路,不再被一堵本不该存在的墙阻挡?”
(通山县城管局朱姓工作人员仅向记者笼统表示:“拆除程序依法推进中,具体安排将及时公告。”)
结语:围墙内外,丈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最后一公里
一道围墙,五年抗争。从侵权事实的清晰认定,到问题证件的纠错收回;从法律文书的限时送达,到执行环节的无限期延宕——这起案件犹如一个棱镜,折射出基层治理转型中的复杂光谱。
巡视机制的力量撬动了尘封的“程序正义”,让职能部门在监督下迈出纠错的关键一步,值得肯定。然而,当法律已明确回答“该不该拆”,民众的目光便死死锁定在“何时拆”这个终极命题上。执行环节的每一次推诿、每一刻迟滞,都在无声消耗政府的公信力,也在反复拷问着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成色。
法治的真谛,不在文本的精美,而在执行的坚定;政府的威信,不在承诺的动听,而在承诺的兑现。九十二位居民等待的不仅是一条畅通的归家之路,更是一个对法律尊严、对制度效能、对公权信用掷地有声的证明。拆掉违建之墙易,打通执行之梗阻难。唯有让每一份“纸面决定”都化作“路面畅通”,让每一次“依法推进”都经得起民心的度量,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承诺才不至于悬在半空。
免责声明:本文严格遵守平台发布规则,隐去敏感信息,仅作客观陈述。本稿件内容由当事人提供发布,仅代表个人观点在线免费配资,与平台及媒体无关,如有侵权或不实信息可提供材料联系平台!
发布于:湖北省鼎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